中心簡介
國軒高科目前在中國合肥、中國上海、美國硅谷、美國克利夫蘭、日本筑波、新加坡、歐洲德國、印度浦那(籌)等地建立了全球八大研發中心。研發領域覆蓋了電池全生命周期,研發水平居行業領先地位。是集電池產品開發、材料體系開發、生產技術服務、檢測驗證及信息管理于一體的研發中心?,F有研發技術人員超3000人,其中碩博士占比70%,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CNAS認可檢測實驗中心、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國家級創新平臺。
工程研究總院下設前瞻研究院、材料研究院、電池研究院、產品工程院等十大研發機構,其中,檢測實驗中心投資3億元,占地1.6萬平方米,擁有動力電池材料、電芯、電池系統等全方位檢驗測試能力,具有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國內一流的測試水平。同時,國軒高科與中科院、中科大、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和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等高等學府、科研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與DENSO、三井化學、Scienlab等國外優秀動力電池配套企業建立密切合作關系,加強“產、學、研”結合,在電池材料、電池成組技術和電池管理系統等領域開展研究工作,共同探討動力電池技術難題 。
工研總院:
國軒高科工程研究總院成立于2008年,下設中央科學院、研發平臺院、智能制造院、產品項目中心等研發機構。其中,位于合肥市新站區的檢測實驗中心占地1.6萬平方米,擁有動力電池材料、電芯、電池系統等全方位檢驗測試能力,具備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國內一流的測試水平;位于合肥市包河區的中國研發總部,占地面積8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超14萬平方米,于2022年初正式啟用。該基地集材料體系開發、電池產品開發、電池檢測驗證及信息工程管理于一體,著力打造 “產、學、研、用”的一體化成果轉化平臺。
上海國際研發總部:
國軒高科國際研發總部位于上海市嘉定區,可容納3000人辦公,2022年初建成。該基地擔負著國軒高科國際化的重任,目前集合了國內外鋰電池領域的最先進研發成果,將在產品設計、測試和驗證、系統集成等領域持續鞏固國軒自身技術優勢,不斷拓展新的研發領域。
硅谷研究院:
國軒高科硅谷研究院于2014年注冊成立。在創立初期,硅谷研究院就瞄準了三大研發領域:電池管理系統、電機控制系統和整車控制系統,不斷加強前沿電池技術研究和技術儲備工作。并著重以電池管理系統為核心,圍繞為電動汽車提供安全、可靠、便捷和持久動力能源的目標,進一步研究構建更加安全、完善、可靠、智能化的“下一代電池管理系統”。
克利夫蘭研究院:
國軒高科克利夫蘭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7月,位于美國俄亥俄州,該研究院專注于電池新組件和系統的優化,著力于電解液的研究和開發。目前致力于開發新一代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為一次鋰電、二次鋰電及超級電容器等提供定制化電解液方案和高品質的電解液。
日本研究院:
國軒高科日本研究院于2017年3月在日本茨城縣筑波市成立。該研究院的創立宗旨在于研發新一代電池的先進材料,并進入日本的新能源汽車(NEV)市場。作為日本頂尖研究機構的聚集地,筑波匯集了國家材料科學研究所(NIMS)和筑波大學(University of Tsukuba)等研究機構,為下一代電池開發基地創造了完美的環境,也使得國軒高科日本研究院能夠接觸到最廣泛的技術、商業信息和機遇。
新加坡南洋理工聯合實驗室:
國軒高科新加坡南洋理工聯合實驗室于2017年10月2日在新加坡注冊成立。目前主要協助國軒高科對接南洋理工大學PA3研發項目。
歐洲研究院:
國軒高科歐洲研究院位于德國下薩克森州的哥廷根市,該研究院作為國軒在歐洲的總部,主要負責歐洲市場的產品開發工作,未來將有效支撐歐洲市場低碳化發展。
印度研究院:
國軒高科印度研究院位于印度浦那,目前主要負責面向印度市場的產品研究與開發工作,目前在籌建階段。
中國研究院架構
海外研究院架構
硅谷研發中心是國軒BMS平臺全球研發中心;克利夫蘭研發中心開發最先進的電解液,提高鋰電池安全性和性能;筑波研發中心致力于全固態電池等下一代電池技術的研究開發;國軒-新加波南洋理工聯合實驗室致力于電池材料技術、電動汽車技術,儲能產品應用等方面研究。
成果介紹
磷酸鐵鋰電池
單體能量密度突破210Wh/kg新能源汽車磷酸鐵鋰動力電池
國軒高科一直致力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研究,在磷酸鐵鋰電池方面,經過多年的研究和產品升級,磷酸鐵鋰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已突破210Wh/kg,并即將實現產業化。
三元電池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突破300wh/kg,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18年)
2016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批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中,國軒高科承擔新能源汽車300wh/kg高比能動力電池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并于2018年5月,項目取得了階段性進展,開發完成能量密度達302wh/kg的電池單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知識產權
截至2022年3月,國軒高科累計申請專利5439項,
其中發明專利2492項(含147項國外專利),
實用新型專利2565項,外觀設計專利382項;
累計授權專利3528項,
其中授權發明專利857項(含67項國外授權發明專利),
授權實用新型專利2312項,授權外觀設計專利359項。
磷酸鐵鋰電池
國家級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CNAS實驗室、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3項國家級創新平臺;
省級有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安徽省工程實驗室、安徽省首批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共6項省級創新平臺。
承擔項目
2 項科技部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項目
3 項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 計劃)項目
1 項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
1 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1 項國家火炬計劃
3 項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
1 項國家重點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項目
1 項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等國家項目
科技獎勵
安徽省科技進步獎(共4 項)
? 電動汽車用磷酸鐵鋰電池技術及產業化(2013年) ;
? 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管理關鍵技術及其系統(2013年);
? 循環經濟型磷酸鐵鋰電池技術開發及產業化(2015年);
? iEV4 動力電池系統(2017年)。
合肥市科技進步獎(共6 項)
? 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產業化項目(2010年);
? 高功率型磷酸鐵鋰復合材料技術研究及產業化(2012年);
? 電動汽車用磷酸鐵鋰電池一致性技術研究及應用(2013年);
? 循環經濟型磷酸鐵鋰電池技術開發及產業化(2014年);
? 車載動力電池智能監控與遠程信息管理大系統開發及產業化(2015年);
? iEV4動力電池系統(2016年)。
世界第一條純電動公交車線路(合肥18路公交,2010年)
2010年1月23日,在安徽省及合肥市各級領導的支持下,全球第一條純電動車公交線路——安徽合肥18路公交線正式運營,該純電動公交車由國軒高科電池搭載安凱客車,鋰離子動力電池作為一種年輕的電池應用于電動汽車上,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創新。18路公交線由30輛純電動車組成,8年多運行里程突破1500萬公里,平均單車運行超過52萬公里。
中國于2009年啟動“十城千輛”計劃,著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安徽省會合肥作為首批13個試點城市之一,率先在公交領域使用純電動公交大巴車,于2010年1月23日開通18路純電動車公交線。國軒高科的統計數據顯示,純電動大巴的電耗為1.09度/公里,運行費用每公里0.87元人民幣,約合傳統燃油車的三分之一。
全球首款產業化的大于190Wh/kg新能源汽車磷酸鐵鋰動力電池(2018年)
2018年,國軒高科經過12年的耕耘,一直致力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研究,在磷酸鐵鋰電池方面,經過多年的研究和產品升級,磷酸鐵鋰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已達到190Wh/kg,續航里程超過400km,基本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公司計劃未來兩年內提升至220wh/kg以上。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突破300wh/kg,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18年)
2016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批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中,國軒高科承擔新能源汽車300Wh/kg高比能動力電池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并于2018年5月,項目取得了階段性進展,開發完成能量密度達302Wh/kg的電池單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全球最大的年產2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生產基地(2018年)
2015年,由國軒高科全資子公司合肥國軒電池材料有限公司總投資50億元、年產5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一期工程投產慶典在廬江縣經濟開發區隆重舉行。目前,該一期工程達到年產2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為全球最大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生產基地。
國軒高科年產5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也是廬江縣落實省委、省政府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要求的具體實踐,廬江縣還將圍繞新能源汽車電池材料產業帶動性強、規模效益大、技術和資金密集的優勢,為項目創造更多的發展潛力,力爭把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打造成為世界級的新能源汽車電池產業基地。